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正文

中科宇航杨毅强:中国航天已经步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丨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

中科宇航杨毅强:中国航天已经步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丨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

9月21日-22日,36氪暗涌·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。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-“中国基金合伙人峰...

9月21日-22日,36氪暗涌·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。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-“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”的升级,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,来自地方政府、引导基金、龙头企业、投资机构、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、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,展开巅峰对谈,观点激烈碰撞,共探产业未来方向。

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,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,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。因此,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“暗涌”,寓意暗流涌动,势能巨大。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,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,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,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、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,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。

商业航天是中国创投当前热的领域之一。在9月21日进行的“科学与产业的十字路口”前沿科技与专精特新论坛上,中科宇航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带来一场题为《新太空探索——新型举国体制在商业航天的典型案例》主题演讲,分享了他对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观察,以及中科宇航的新探索与实践。

中科宇航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

下面是杨毅强先生演讲实录,经编辑整理:

各位嘉宾大家好,首先感谢36氪给了这样一个机会交流商业航天的话题,我是来自中科宇航的杨毅强。

中科宇航是中科院体系的,一个从事运载火箭、研发、设计、制造和发射服务的企业。我们是广州的一家企业,总部和生产制造在广州,也是广州商业航天的链主企业。

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主题有两个,一是商业航天发展的现状和差距;二是新型举国体制,在中国航天,特别是商业航天所发挥的作用。

中国的航天已经快70年了,它的起点是1956年两个单位的成立,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,一个是我以前所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,从1956年到1970年,我们在导弹武器研制日臻成熟,工业体系建立,1970年,我们在导弹基础上发展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,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,中国的宇航事业开始了新的起源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们在国际上可以自豪的讲,中国航天已经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,例如北斗导航、高分和载人航天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。包括探月工程还在进行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论证和建设,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将在月球建立常驻的太空实验室。

火箭的作用,我们在航天的行业里,火箭是重要的一环,卫星、飞船、各种航空器,没有运载工具送不上去,在世界大国里,航天是否强,首先看运载能力强不强,所以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,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。

说起和美国的差距,我们不得不说马斯克,如果没有马斯克,我们和美国的老牌企业比,大概10-20年的差距。但是SpaceX的诞生,让我们的差距非常大。

举例,2021年,中国执行55次发射任务,入轨总载荷190吨,美国是51次,次数比我们少,但是总载荷是503.34吨。去年,中国执行64次发射任务,入轨总载荷197.21吨,美国是87次,总载荷是716吨。今年二季度,美国发射了60多次,美国SpaceX一家发射的是中国入轨质量总和的10倍,这是新的数据,所以说马斯克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生态。马斯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什么?一是可重复使用技术,原来我们国家入轨的费用是十几万一公斤,现在我们做到了七万一公斤,而马斯克每公斤不到3千美元。

中国商业航天,从2014年提出,到2015年陆续有商业火箭公司注册成立,已有10年,我认为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。商业航天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走过了两个年代,1.0是初创的时代,我们拥有近百家商业卫星公司,十余家运载火箭公司,还有若干的卫星测控和运维公司,累计500家企业。2.0时代,我们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1吨以上的卫星,液体运载火箭陆续飞行成功,商业卫星已经达到了200-300颗,可以提供稳定的服务,所以2.0时代以需求为引导,市场主导的时代,不久的将来,随着大运载火箭的诞生,会进入成熟规模化的3.0的时代。

下面,我汇报一下中科宇航的情况,中科宇航是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成果转化平台。力学所是钱学森同志回国之后创建的第一个所,1956年1月16日成立,钱伟长长期担任力学所的所长,中国航天的发源地之一就是力学所。钱老回国之后,力学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航天技术的探索,所以那时候我们称之为航天技术的开路先锋。中国的第一个液氢发动机和第一枚探空火箭诞生在力学所,在1960年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在上海升空。

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2次成功发射,进入到高密度发射阶段。另外,力箭二号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,拥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。还有,在研的太空旅游飞行器,在明年年初前将开展不载人的亚轨道飞行,我们预计在2028年左右正式售票。

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是中科院“十四五”重大布置项目,历经4年的研制,我们在去年的7月27日首飞成功,有6项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采用的新技术,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固体运载火箭迈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。我们首飞发射6颗卫星,总重量近1吨,推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进步和模式的创新,去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进展的十大项目之一。

今年7月27日,在首飞一周年之际,公布了“创新X”科学航班计划,我们每年会拿出一定的运载能力和卫星平台向全世界的科研机构,特别是国内的科研机构提供试验的机会。今年6月7日,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6颗卫星,卫星总重将近1.1吨,我们打破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尘封多年的记录。

中科宇航有志于成为中国航天的“第三极”,中国商业航天的“第一极”,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商业航天会成为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,成为生力军乃至主力军。

感谢大家对中国商业航天和中科宇航的关注和帮助,谢谢!

以上就是【中科宇航杨毅强:中国航天已经步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丨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】的相关内容,查看其它热门资讯请持续关注DDX指标网

发表评论

新文章